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丨《苏联兴亡传——十月革命百年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世元,不仅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改变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的命运。


  今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纪念十月革命,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当代纪实性文学作品,从独特的视角客观地全景式介绍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体系复杂坎坷的历史。书中所汇集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真实可信,部分史料属于首次公开。本书对于认识东欧剧变、苏联亡党亡国、国外共产党政权和组织改弦易辙,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本书借鉴了中国章回体小说的结构,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主要使用白描手法加以渲染,力求故事细节生动活泼,人物性格鲜明传神。全书凡100回,120万字,以人物活动时间为经、事件变化空间为纬组织安排材料,相关史实集中调配,以互见笔法彼此映衬补充;叙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前后照应;语言凝练,亦庄亦谐,风格新颖,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



作者雷家山


  雷家山,原名张济生,别号蜀之鄙者,生于1945年,四川剑阁人。汉语专业教授,撰写专著14部。自苏联解体之日起,悉心探究苏联亡党亡国和东欧剧变的原因,伏案20多年,查阅浩瀚历史资料,终完成这部长篇章回体纪实小说《苏联兴亡传——十月革命百年祭》。


  肖维青,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目录


  引 言

  第1回    大公开疆火狐狸前瞻后顾    沙皇拓土双头鹰西望东张

  第2回    取富强经彼得大帝当工匠    摘落后帽亚历山大放农奴

  第3回    初试锋芒要自由学子罢课    久仰卡尔争人权巨星凌空

  第4回    鼓动工潮火星报煽风点火    削平暴乱末代帝咧嘴呲牙

  第5回    缺衣少食哥里镇索索立志    父亡母寡神学院柯巴吟诗

  第6回    别恋移情伊里奇巴黎艳遇    舍生忘死流浪者广场劫钞

  第7回    此重彼轻黑杜马议论土改    我多你少社工党分道扬镳

  第8回    群盗厮杀沙俄将军跳泥沼    布党赤化十月革命掀惊涛

  第9回    当横即横斯摩尔宫阻立宪    该忍则忍布列斯特签和约

  第10回    异党争衡契卡扬眉刀出鞘    匪类挑衅总帅怒目亮刃锋

  第11回    红党树旗六百万工农上阵    白俄复辟十四国武力撑腰

  第12回    驰骋半生夏伯阳谱精彩史    差错一念马赫诺做变色龙

  第13回    救匈取波打华沙图氏折戟    激变生祸收余粮海军倒戈

  第14回    活跃市场经济实行新政策    大河归海苏俄膨胀成苏联

  第15回    风雪无情分炊告别国事犯    专政有理著书批判考茨基

  第16回    且悔且急列宁抱憾留遗嘱    或拉或压斯君运筹主克宫

  第17回    铁箍锈蚀战友罢官缴党证    集团瓦解托氏亡命走天涯

  第18回    独有灵犀院士怜悯庄稼汉    时不我待领袖驳斥布哈林

  第19回    杀牛马羊农民抗拒集体化    建重工业工人加班抢时间

  第20回    侨民返乡烽火燃自中东路    娇妻寻短鳏夫泣对鸳鸯床

  第21回    率真敢言基洛夫冒犯书记    嫉妒生恨斯大林砍断股肱

  第22回    以是为非数法官假戏真演    以非为是众被告胡话实说

  第23回    身残志坚尼古拉写书发愤    运乖命蹇高尔基文章等身

  第24回    宪法出台确立一党制政府    功臣入狱妄加莫须有罪名

  第25回    诱捕喽啰侏儒清洗小特务    身陷囹圄元帅魂断审讯屋

  第26回    惜子怜妻宠儿屈认叛国罪    鸟尽弓弃打手横死行刑场

  第27回    巨掌破倭哈拉哈河翻红浪    严刑逼供卢比扬卡滚乌云

  第28回    美酒含毒恶犬气绝地下室    利斧扬刃猛狮命丧墨西哥

  第29回    保卫共和西班牙鲜血汩汩    欺凌弱小芬兰国白骨森森

  第30回    东扩地盘纳粹振兴德意志    西移防线密约灭亡波兰国

  第31回    未雨绸缪卡廷森林坑俘虏    寡不敌众北方三国低头颅

  第32回    蹂躏欧洲希特勒北横南纵    刺探情报左尔格西跑东奔

  第33回    三箭齐发红胡子手舞足蹈    一厢情愿当家人心愧面羞

  第34回    失地丧师明斯克败将遗恨    打援围点基辅城恶贼逞凶

  第35回    据发祥城朱可夫揍侵略者    辟生命线冰冻湖唱得胜歌

  第36回    愁国运衰总书记病孔策沃    喜东方静生力军救莫斯科

  第37回    炮火连天三军喋血高加索    杀声动地壮士泪洒敖德萨

  第38回    寸土必争崔将军废墟死守    指挥若定华总长危棋救活

  第39回    塞港鏖兵布元帅粮绝弹尽    刻赤对垒铁司令将广炮多

  第40回    盲目乐观哈尔科夫遭算计    错判情报北顿涅茨中毒招

  第41回    讨伐凶顽罗斯福白宫横槊    围攻厉鬼德黑兰四君弯弓

  第42回    惩治伪军弗拉索夫上绞架    虐待囚犯奥斯威辛成屠场

  第43回    坚毅忠贞卓娅舒拉赴国难    灵活机动游击健儿树丰碑

  第44回    三路反攻排山倒海追穷寇    复仇十战摧枯拉朽捣匪巢

  第45回    分配强权确立雅尔塔体系    维护安定签署联合国宪章

  第46回    攻克柏林卅万将士洒热血    龟缩地堡几个魔头变黑烟

  第47回    西欧挥鞭丘吉尔圈定内院    远东跃马约瑟夫割走外蒙

  第48回    列车运兵大铁道铿锵奏乐    泰山压卵小日本匍匐求饶

  第49回    卫国保家军民牺牲三千万    整军经武城乡涌现强国潮

  第50回    利益攸关搞冷战缘起久远    霸权所系爆核弹志在今朝

  第51回    对抗外敌九党组建情报网    干涉内政八国欺负铁托帮

  第52回    擒拿妖魔同志哥心狠手辣    铲除异己巴尔干电闪雷鸣

  第53回    输出主张出钱出枪出顾问    输入主义入赣入陕入北平

  第54回    万寿无疆小弟踊跃庆华诞    一言九鼎大哥慷慨援朝鲜

  第55回    红尘道狭抓医生权要心跳    黄泉路近现梦幻母子团圆

  第56回    吹吹拍拍抬腿踢死贝利亚    卿卿我我咬牙贬黜总管家

  第57回    右倾左倾意识形态解冻慢    进步退步工业农业改革难

  第58回    公开声明南首斥大国主义    秘密报告赫某批崇拜个人

  第59回    福星照身塔曼岛上校走运    慧眼鉴貌一州官二进中央

  第60回    绝望之余波兹南民众暴动    泰极否至布达城纳吉横尸

  第61回    迭出怪招双拳砸倒元老派    再生诡计两脚蹬翻大功臣

  第62回    言不由衷日内瓦议停火事    词非达意戴维营抒缓和情

  第63回    扮千面人阿贝尔有惊无险    画阴阳脸菲尔比虎口余生

  第64回    欲速不达迈急步社会转轨    引蛇出洞设阳谋右派遭殃

  第65回    乘人之危尼基塔逼偿欠债    卧薪尝胆毛泽东振兴中华

  第66回    困西柏林断菜断粮断水电    织铁丝网拦人拦车拦畜禽

  第67回    出兵古巴金龟子挑衅驴子    搬走导弹北极熊略输公牛

  第68回    恩断义绝中苏分裂打嘴仗    曲终席散师父退休卸浓妆

  第69回    忠奸混淆文革飓风卷华夏    雌黄信口苏共报刊议曲直

  第70回    拉拢台湾路易斯乔装记者    启用专线柯西金求和北京

  第71回    春暖乍寒布拉格坦克蜂拥    夏热忽冷捷克人刀下画押

  第72回    做军火商与中东称兄道弟    减核导弹同美国弄眼挤眉

  第73回    底牌透光葛外长谈判被动    大使泄密小霸王幸免重创

  第74回    频换奴才喀布尔尸陈街巷    耻当傀儡三元首血溅王宫

  第75回    圣战狂热穆斯林前仆后继    泥潭深陷占领军弃甲丢盔

  第76回    少尉疯颠帮主宫门险遇刺    护士妖媚老翁医院乐销魂

  第77回    教育普及人才如群星璀璨    科技发展前景同旭日辉煌

  第78回    雷厉风行警魁试革除积弊    早起晚睡尤里忙调整官僚

  第79回    防口防川竟把学者当疯汉    错上加错偏将作家关病房

  第80回    培养乌鸦国中国间谍学校    训练燕子人上人职业特工

  第81回    恹恹临朝重病夫夕阳残照    连连跃位小官吏仕途顺风

  第82回    发宣言书戈氏矢志问积案    传呼吁信遗孀奋力掀覆盆

  第83回    立异标新新思维改变航向    图新弃旧旧模式走完历程

  第84回    夫贵妻荣居高位轿车别墅    郎才女貌游列国鲜花掌声

  第85回    漏泄核能特种兵封闭电站    冲破天网不速客空降红场

  第86回    军费开支创纪录试比胜负    领先对手射飞船府亏库空

  第87回    祸不单行核潜艇永卧海底    福无双至裁军案暂存共识

  第88回    开辟未来邓小平传信寄语    结束过去二宿敌握手言欢

  第89回    卷土重来工会团结掌大印    回天乏力波党失势丢王冠

  第90回    宪法重修伊姆雷追赠烈士    民众投票匈牙利更换国旗

  第91回    东民西逃政治局集体下野    西德东并隔离墙拆除卖钱

  第92回    兜内金多捷共合伙开小灶    碗里肉少夫妻分手奔前程

  第93回    保原姓名土族放弃香玫瑰    选新总理议会物色老国王

  第94回    民困国穷罗马尼亚喷地火    亲离众叛齐氏伉俪埋荒郊

  第95回    草木皆兵地拉那碉堡密布    国家破碎南联盟一分为七

  第96回    民族自决中亚地区枪声紧    国家独立波罗的海风浪急

  第97回    再出江湖叶利钦时来运转    坐镇銮殿戈尔比额烂头焦

  第98回    救亡图存传统派政变流产    沉舟破釜激进者反扑成功

  第99回    栽树栽根蝌蚪党问鼎执意    换汤换药独联体单干铁心

  第100回    联盟寿终戈总统交核按钮    红星陨灭三色旗飘俄罗斯

  后 记

  主要参考资料



精彩试读


第003回

初试锋芒要自由学子罢课

久仰卡尔争人权巨星凌空


  话说北极熊正在嚣张时,被一个巨人送进了坟墓。

  问:巨人是谁?答:威名远扬的列宁。

  地处俄罗斯东部的伏尔加河源远流长,中游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喀山。喀山城建于13世纪下半叶,15至16世纪是从莫斯科南下里海和东至远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事业等得到很大的发展,仅次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

  喀山大学创办于1804年,是一座综合性大学。1887年,一位对世界现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曾在这里就读和开始埋葬沙皇俄国的革命生涯。此人名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即列宁(俄罗斯人的全名由三部分组成:以上“弗拉基米尔”是名字,“伊里奇”是父名,“乌里扬诺夫”是姓。在实际使用中,关系亲密者可以直呼其名,尊称则名字和父名连呼,关系亲密又尊敬则单呼父名)“列宁”是1901年12月取的笔名,即假姓。笔名“列宁”,即“悬崖峭壁上者”,旨在用危机意识激励自己,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毫不懈怠。

  1870年4月22日,列宁诞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城(今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父母仔细观看这个小男孩:大脑袋,高颧骨,一双明亮的眼睛,头上有一层褐色的绒毛,充满暖意和怜爱。4月28日是东正教复活节,辛城的29座教堂和两座修道院一齐鸣响,浑厚的钟声余音袅袅。小列宁由父母抱进尼科尔教堂,接受神甫的洗礼。神甫把小列宁浸入水中,剪下头顶的绒毛,揉进一团蜡里,扔到圣水盆中,然后用悠长的声音祝福孩子健康成长。接着,大家朝四面八方吹气和吐口水,以驱除不洁之物。

  列宁的祖父是一个俄罗斯裁缝,住在阿斯特拉罕——一座散发着鱼腥味的手工业小城市。祖父50多岁时,与一个卡尔梅克女人结婚。列宁脸盘圆而平,呈黄褐色,宽宽的颧骨和外斜视眼说明其族系属于中亚和中欧混血型人种。

  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是这对夫妇的第4个儿子,也是他们最小的一个儿子。1850年毕业于喀山大学,获得物理数学候补博士学位,在大学教书。1863年,伊里亚与玛丽娅·亚历山德罗夫娜在奔萨结婚。1869年,被任命为辛比尔斯克省的国民教育厅巡视员。1874年,担任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总监,提升为四等文官——相当于将军的职务,成为贵族,也是俄国最后的贵族,1886年病逝。

  列宁的外祖父是一个犹太医生,外祖母年轻时就去世了。玛丽娅由姨母教育成人,靠自学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懂英语和法语,能讲标准的德语和俄语。列宁有5个兄弟姐妹:姐姐安娜,兄长萨沙,大妹奥丽加,弟弟德米特里,小妹玛丽娅。

  列宁5岁开始读书,10岁进入贵族中学。同学们大都不喜欢拉丁文,列宁却学得津津有味,因为他找到了拉丁文的特点,掌握了语法的规律。他读书学习,几乎每年升级都获得一等奖,奖品是一本封面上有“品学兼优”烫金字的证书和一张奖状。进入中学高年级后,列宁对各种知识都有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全部用于读书,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和政治理论书籍。因广泛涉猎,所写作文特别出色,语文老师所给分数都是“5+”。

  在童年和少年的列宁心目中,辛比尔斯克城印象深刻。

  最初,这个沿河小城市是一个要塞。1648年,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下令在伏尔加河的高岸上建筑一座内城,用圆木构筑堡垒,上面有高高的木塔,周围是壕沟和田野。到1870年列宁诞生时,辛城已失去了军事上的作用,变成一个港口,经营粮食、鱼、羊毛和硝石贸易。全市3万居民中大部分属于楚瓦什人、摩尔多瓦人等非俄罗斯人,顺水放排、逆水拉纤、装货卸货,依靠体力劳动为生。在漫长的冬季,河流冰封雪冻,轮船停止营运,小城一片宁静。几场春雨过后,冰雪消融,河水汹涌澎湃,满载着货物的轮船鸣着汽笛上下穿梭,小城繁忙热闹起来。

  列宁常到城内转悠,了解工人、农民和有产者等阶层的状况,熟悉贫富悬殊的社会。

  1883年,列宁的姐姐、兄长到圣彼得堡的大学学习。兄长参加民意党,接触马克思的著作,假期给弟妹们讲述19世纪以来俄国革命者反对沙皇专制的历史,在列宁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世纪初期,拿破仑战争使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席卷整个欧洲。因战争的侵略性质,拿破仑虽失败,战争带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却扎根于欧洲大地,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30年代,俄国开始工业革命,工场变工厂,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农村有了打谷机、播种机等机械,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扩大;商业和贸易兴旺起来,但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农奴制度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农奴制度的危机引起思想领域里的深刻斗争。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以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涅克拉索夫等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接受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以报刊杂志为阵地,写诗作文,著书立说,要求废除俄国的农奴制度和推翻沙皇专制政体,实现以农业村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

  1861年后,农民社会主义理论开始转变为民粹派运动。一些平民知识分子——为了寻求光荣和梦想的年轻人,其中多数是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换上农民的服装到农村宣传和发动革命。下乡前,一些人还特地学会了几种手艺。其口号为“到民间去”,即到农村去,故称“民粹派”。民粹派鼓动夺取地主的土地,企盼脱贫致富的农民们虽愿意聆听,却不肯轻易以身家性命相许,使用暴力推翻沙皇政权。有的农民甚至协助警察抓人,致使民粹派4000多人被捕入狱。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民粹运动波及37个省,影响很大。1875年,因大批民粹派人被捕,轰轰烈烈的“到民间去”的行动彻底失败了。此后,民粹派分裂为“民意党”和“土地平分派”。前者热衷于阴谋和暗杀,主张完全放弃土地斗争,向专制制度直接进攻,策划同归于尽的个人恐怖行动,其对象为沙俄政权的各级高官。

  1881年3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民意党人炸死在圣彼得堡的大街上。旧沙皇死于非命,并未引发国内革命。亚历山大三世上台伊始,变本加厉,对内残酷镇压,逮捕处死大批民意党人。继承父亲贵族封号的萨沙——列宁的兄长,是专制制度的敌人。萨沙小组的口号是“连续不断地制造恐怖”,即进行一系列谋杀,迫使沙俄政府让步。他们忙于制造炸药,掺入番木鳖碱毒化的细小铅丸,改善雷管,防止炸弹提前爆炸……

  1887年3月13日,列宁中学毕业前夕,因谋刺新沙皇,兄长萨沙和姐姐安娜被捕。5月20日,判决书下达,刚满21岁的萨沙被处以绞刑,安娜被流放西伯利亚5年。17岁的列宁得悉噩耗,一边含着悲痛发誓报仇,一边平静而坚定地说:“我们决不能再走这样的道路!”“这样的道路”,指民意党人使用暗杀等个人恐怖手段推翻沙俄的行动。

  兄长牺牲,姐姐流放,给列宁读书求学带来了麻烦。中学毕业考试,列宁虽各门功课都得了最高分,按规定应颁发金质奖章,却因是国事犯的弟弟,校方颁奖要冒风险。最后,赏识才华的校长克伦斯基顶住压力,把这届毕业生中唯一的一枚金质奖章授予列宁。列宁摸着奖章,不禁莞尔,心想:此生今世,一定要报答这位提携自己的校长!

  几经周折,列宁终于进入父亲的母校喀山大学法律系。入校时,他抑制不住强烈的兴奋,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一定要学有所成,日后化激情为行动,变理想为现实,改天换地,青史留名。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87年12月16日,喀山大学学生向校方抗议反动的学监制度。狐假虎威的学监波塔波夫声嘶力竭地叫嚷:“我命令你们立即解散!”列宁说:“我们不想与你说话,只是向校方提出正义的要求。”学监蛮横地吼叫:“学生无提出任何要求自由的权利!”学生们被激怒了,齐声喊道:“学监是警察局的走狗,教育部的特务,赶走他!”“打!”学生们蜂拥而上,把波塔波夫打得鼻青脸肿。警察闻讯赶来,波塔波夫才狼狈逃窜。

  警察局认定列宁与其兄长一样,也是一个危险人物,下令逮捕他。深夜,列宁正在看书,突然传来敲门声,“砰——砰——砰——”“谁?”“邮差,送一封急信。”刚打开门,冒充邮差的一群警察就冲进来,抓走了列宁。在警察局里,脑满肠肥的警察局长斜眼看着一脸稚气的列宁,大惑不解:“你还是一个17岁的毛孩子啊!不好好读书,造什么反?要知道,你的面前是一堵高墙。”“的确是一堵墙,不过是一堵朽墙,一推就会倒塌。”列宁正气凛然。

  当局把参与学潮者全部开除校籍。1887年12月19日,被开除的40个学生由警察押解着驱逐出喀山。“再见吧,喀山,我们还会回来的!”列宁和战友们大声喊道。

  离开学校后,列宁自学法律系的课程,比以往更加刻苦。他广泛地涉猎,思考如何彻底改变俄国的现状。事实证明,民粹主义之路不通。于是,列宁加入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了解久已崇尚的马克思的生平和所创立的革命理论。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犹太人律师家庭。1841年毕业于柏林大学,并获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贵族小姐燕妮结婚。马克思鼓动造反,被各国政府视为破坏现存秩序的洪水猛兽而驱逐出境,挈妇将雏辗转迁徙,自嘲为“欧洲公民”。他依靠出售文稿生活,收入微薄,极端穷困。著书皆为稻粱谋。妻子体弱多病,幼儿嗷嗷待哺。为了养活九口之家,马克思不得不夜以继日地为报刊写稿,还要典当、变卖物品,不时写信向恩格斯求援,向友人、邻居和工人借贷。

  中年马克思深感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结婚后燕妮一连生了7个子女。1851年2月3日,他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幽默风趣地说道:“土壤肥力和人的生殖能力成反比,这不免使像我这样多子女的父亲很狼狈。”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身患肺脓肿,溘然与世长辞,享年64岁!与患肝癌早死两年的妻子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下葬时,成千上万共产党人和产业工人参加了追悼会。

  马克思主义由三个方面组成,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的主要作品有:《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哥达纲领批判》,还有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历时40多年写成。该书从商品经济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入手,总结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建立“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指资本家占有并用作剥削手段的生产资料和货币。马克思说:“若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使用;若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若为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一切人间法律;若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商人唯利是图,一个永远的特性就是不停地逐利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马克思认为,先有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然后才有法的观点、艺术和宗教等的观念,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说,资本家的手里拿着商品,心中渴望货币。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产品和工资的剩余价值落到了货币所有者——资本家的手中。于是,世界形成两极——“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则是工人“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他指出,资本家发财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无剥削无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人类共同幸福。

  马克思的价值学理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价值学理论:劳动产品必须交换,也只有交换才能成为商品,产生剩余价值。也就是说,财富是交换出来的,而不是劳动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用于交换,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公式为:商品=劳动产品+剩余价值。

  后来,马克思提出两个观点:一是消灭私有制,二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很不受西方国家欢迎。

  马克思的革命学说,主要是阶级斗争的理论。他的国家理论,就是建立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基础上的。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旧的国家是中央集权国家机器,复杂的军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机构无处不在,像蟒蛇似地从四面八方把市民社会缠绕起来。”他认为,私有制社会中对立阶级的斗争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统治阶级需要用暴力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保持阶级的平衡,把阶级关系维持在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秩序和范围内,就是国家。于是,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应运而生。无产阶级想获得自由的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和国家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到来为止。

  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思想家还根据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情况,提出建立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

  一是开展暴力革命,推翻全部现存的国家机器和社会制度,让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二是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三是对资产阶级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进行强制性干涉,主要措施为: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征收高额累进税;废除继承权;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通过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按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农业与工业结合,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对全部儿童实行公共的免费的教育,取消儿童工厂劳动,教育与物质生产结合。等等。

  为此,《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结尾处则大声宣告: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顺便提及,苏联首任国家主席列宁的国印上面就刻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话。

  马克思性格独特,曾应长女的要求,用最简短的话语回答几个问题:

  “您的特点是什么?”“目标始终如一。”

  “您能原谅的缺点是什么?”“轻信。”

  “您厌恶的缺点是什么?”“逢迎。”

  “您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读书。”

  “您喜欢的颜色是什么?”“红色。”

  “您喜爱的格言是什么?”“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怀疑一切。”

  马克思厌恶空疏无用不切实际的理论,曾给二女儿劳拉讲过一个阿拉伯寓言: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条小船横渡激流,哲学家和船夫展开了一场讨论。

  哲学家问:“你懂历史吗?”船夫回答:“不懂。”

  “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肯定地说。

  “你研究过数学吗?”“没有。”

  “那你就失去了另外一半生命。”

  当时,一阵狂风吹来,小船倾覆了,两人全都落水。船夫大声喊叫:“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一边挣扎,一边慌乱地回答:“不会。”

  “那你就会失去整个生命。”船夫肯定地说。

  “救救我吧……”

  马克思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贵人恩格斯真诚无私地相助。弗里德利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因父命难违,14岁就中学辍学经商。21岁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役,同时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他博览群书,自学成才,爱好文学、哲学、历史等。

  1844年8月,恩格斯和马克思在巴黎相见。当时,他们都是年轻人。前者是一个典型的日耳曼人,体格匀称,动作敏捷,有金黄色的头发和修剪得很漂亮的胡子。后者中等身材,结实有力,肩宽额高,黑发浓眉,目光炯炯。共同的志趣和理想使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他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为了帮助马克思一家生存,恩格斯不得不花时间经营资本家父亲的纺织厂。虽如此,他仍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共产主义理论,撰写大量著作,与马克思一起指导第三共产国际的活动。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完成了朋友的未竟之业。

  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恩格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如此,在军事理论领域,恩格斯也造诣颇深,撰写了大量著作,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895年8月5日,无子嗣的恩格斯在伦敦病故。考茨基、列斯纳等共产主义者遵照遗嘱,把他的骨灰装在一个玻璃瓶子里,划着小船,丢进了英国伊斯特勃恩岩崖附近的大海深处。列宁挥泪撰写《弗里得里希·恩格斯》一文,沉痛悼念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列宁仔细研究《资本论》首卷,认为共产党理论的核心是“共产”,即“消灭私有制”,使全人类共同富裕;但共产党要消灭的不是“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而是“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是“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加的财产”。有这种特殊财产者,就是共产党人所称“有产阶级”即“资产阶级”。他深有感慨:“啊,马克思对劳资关系的分析多么深刻,多么精辟!货币所有者成为资本家,劳动力所有者成为工人。一个脑满肠肥,颐指气使,一个瘦骨嶙峋,战战兢兢。”马克思主义像沉沉暗夜的指路明灯,给列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列宁虔诚地信奉马克思主义,以理论武器批判和改造俄国的现实社会,把人生坐标定格在建立俄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基点上。正是: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列宁加入秘密组织活动,常受到暗探跟踪,都机智地甩掉了。

  1891年3月和9月,列宁经历春秋两季考试,考完全部课程,在33个考生中,以全部科目的最高分数获得优等毕业证书,取得助理律师资格。

  1893年8月,列宁前往圣彼得堡,继续做律师。当时,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集中了俄国的一些主要工业,产业工人约200万。列宁与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斗争协会”取得联系,常到小组演讲。他的演讲,立论正确,资料翔实,逻辑严密,文采飞扬,征服了众人。他既学识渊博又待人热诚,大家喜欢这个开始秃顶、头颅宽阔的留淡红黄色胡须的年轻人,称之为“老头”。

  列宁定时到工厂宣传鼓动,发展马克思主义组织。

  1895年4月25日,列宁离开圣彼得堡。5月,他受战友委托,前往瑞士拜访普列汉诺夫。普氏的全名为格奥尔基·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1856年11月29日生于坦波夫省的古达洛夫卡,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鼻祖,迫于专制压迫,虽长期寄居国外,却仍受到沙俄密探监视。在日内瓦的一个咖啡馆里,两位巨星首次相会,列宁激动地望着比自己年长14岁的普氏,敬意油然而生。普氏头发向后梳理,胡须修剪整齐,浓眉大眼,脸宽口阔,举止端庄,仪表堂堂。列宁向前辈介绍了喀山和圣彼得堡马克思主义小组活动的情况,并捧上自己的文章要求指正。

  1895年7月,列宁来到柏林,在普鲁士图书馆里阅读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刊,拜访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李卜克内西等人。

  12月9日黎明前,宪兵袭击“斗争协会”,逮捕了列宁。

  列宁在监狱里待了14个月,向狱外寄发了大量书信和传单。为了避免写作的时候被发现,列宁用面包做成小墨水瓶,里面灌上牛奶。看守刚一开门,列宁立即就把墨水瓶吃下去。有一次,他在信的附白里写道:“今天,我吃了6个墨水瓶。”

  妹妹玛丽娅·伊里尼奇娜和姐夫马·叶利札罗夫坐牢时,列宁写信告诉他们在“孤独”中保持定时作息的重要性,介绍自己的经验。在脑力工作方面,他特别推荐搞翻译:先由外文译成俄文,再译成外文,说:“这是一种最合理的学习外语的方法。”

  在圣彼得堡,列宁结识了后来成为妻子的女革命者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她是一个女教师,清纯靓丽,端庄贤淑,扑闪着一对美丽的大眼睛,黑亮的头发挽在后脑勺上。有一次,她偕同列宁参加谢肉节宴会,与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者一边吃着薄饼,一边讨论如何改变俄国的历史。

  1896年夏季,为了照顾列宁,母亲、姐姐和妹妹暂时搬到圣彼得堡,列宁的胃病日渐好转。列宁发现,戒备森严的监狱中竟然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据说这是社会各界捐赠的——监狱不能禁锢思想自由和知识传播。于是,他利用这里的图书开始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列宁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并注意锻炼。每天临睡前,他都要用冷水擦身,擦得全身发热,还要做体操——鞠躬50次。狱警见列宁每天按时对着墙壁行礼,以为这个危险的革命者已被感化,皈依基督教,虔诚地向上帝顶礼膜拜,喜不自禁。

  1897年初,列宁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东部3年。出狱那天,初恋情人雅库波娃早就等在监狱大门外迎接他。雅女桃花脸,水蛇腰,青春靓丽,情窦初开,看见朝夕思念的列宁出了监狱大门,热泪盈眶,急忙上前抱住他苍白而略显浮肿的脸颊,旁若无人地狂吻。出发前,雅女到车站为列宁送行,哼唱着缠绵的民歌小调《小路》:

  小路弯弯曲曲长又长,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崎岖的小路,跟着心爱的人儿上战场。

  火车开走了,雅女还在向从车窗里探出半个身子的情人挥手。

  雅女的父母坚决反对女儿与列宁恋爱,认为这个准女婿早显老相,与爱女很不般配,还在从事危险的革命活动,时刻都有性命之忧。貌美如花的雅女深陷情网,不顾一切地爱恋具有领袖气质的列宁,常在依山傍水的小树林幽会。每当此时,雅女都扬起充满青春活力的脸庞,抚摸着油光闪亮的大辫子,羞涩地低头不语,憧憬美好的未来;但因父母之命难违,加上政治派别不同,雅女最终还是与列宁劳燕分飞了。此后,雅女不知所终,成为伴随列宁终生的梦中情人。正是: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列宁搭火车,坐轮船,乘坐马车,行程6000多俄里,历尽艰辛,5月20日才到达流放地叶尼塞斯克省米努辛斯克专区的舒申斯克村。当时,沙皇政府规定,被流放的囚犯每个月有8卢布的生活费。列宁租借农民13平方米的一间小屋子作为栖身之地。房东友善,照顾周到。

  西伯利亚遥远荒凉,人烟稀少,历来是沙皇政府处置普通造反者的一个大监狱。这里夏季短暂,蚊虫成团,冬季漫长,风雪肆虐,条件恶劣。流放犯忍受不了,或发疯或自杀,能挺下来必须要有顽强的精神。列宁刚来这里,整天看到的都是林海雪原,日子单调枯燥,前途吉凶难卜,不禁黯然神伤;但他调整思绪,决定利用宝贵的三年时间认真读书写作,认真锻炼身体,积蓄力量,将来实现既定理想。他制定了严格的作息制度:早上做操,上午工作,中午小睡一会儿,下午4时出外散步,晚饭后看书至深夜。他不吸烟,不酗酒,爱整洁,常洗澡,自行车一尘不染。

  在列宁那个时代,沙俄流放地被职业革命家变为休养读书的地方。列宁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同志们聚会,交流读书体会。夏季常在一起下象棋、游泳和唱歌,冬季则一起打猎,捕获狐狸和野兔。列宁买了一只小猎狗,取名“任卡”。任卡很快长大,跟随列宁奔跑,把中枪而躲入荆棘丛里的野兔衔出来。有任卡相助,列宁常满载而归,把部分猎物送给村民,让大家分享美味。

  一年后,即1898年5月19日,克鲁普斯卡娅来到列宁的身边——1896年10月,克氏因组织罢工被捕。12月,判处流放北方的乌法省,期限3年。1899年6月初,她决心赢得爱情,声称自己是列宁的未婚妻,要求把流放地改在舒申斯克村。她的母亲心疼女儿,也一起前往陪伴爱女度过困苦的流放生涯。母女俩经过一个月的跋山涉水,在1898年5月1日抵达米努辛斯克专区的舒申斯克村。

  二人到达舒村时天已黄昏,外出打猎的列宁刚归来。列宁既大出意外又大喜过望,热情地接待了母女俩。当晚,列宁与克女畅谈到深夜。他明白姑娘的来意后感动不已,内心重新燃起爱情的火焰,遂正式求婚。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克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红晕,爽快地答应说:“好,就做你的妻子吧!”正是:你是风儿我是沙,跟随郎君到天涯。

  1899年7月10日,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在教堂里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当地农民闻讯,纷纷前来祝贺。东正教神甫带着慈祥的笑容,先问列宁:“你愿意娶这位姑娘为妻子吗?”“愿意。”新郎使劲点了点头。再问克女:“你愿意嫁给他吗?”“愿意。”新娘涨红着脸说。最后,神甫说:“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生病,都要不离不弃,相亲相爱,白头偕老,你俩能做到吗?”“能。”一对新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新婚之夜,男欢女爱。蜜月期间,如胶似漆。

  婚后,一家人搬进半幢带菜园的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在菜园里栽种黄瓜、胡萝卜等各类蔬菜,每天餐桌上都有当地便宜的牛羊肉和营养丰富而又不花分文的野兔肉。丈夫撰写文章,妻子誊抄文稿,岳母操持家务,还雇了名叫帕莎的小女佣,各司其职,其乐融融。

  列宁和其他流放者,有时步行50至100俄里彼此探望。住在同一地区的流放者常借过新年或祝贺婚礼之机,设法从各村前来集会,然后热烈讨论政治问题。

  自从克氏母女来到后列宁生活安定,起居有常。红袖添香夜读书,别有一番情趣。列宁喜欢通宵达旦地写作,克氏也常陪伴到天亮。与列宁成婚后她的女性之光像春季的鲜花绽开蓓蕾。苏联女作家列宁娜·瓦西里耶娃曾这样描绘道: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就像性欲强烈的女子,猛然间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变成仪态万方的美女,那绯红的双颊,纤细的身段和身上穿的那件连衣裙,吸引了四周农村姑娘们赞赏和羡慕的目光。那条长长的辫子解开后蓬松的细发垂落双肩,更显得俏丽。人们都窃窃私语:瞧,她多么漂亮,多么年轻!

  1899年“5·1”劳动节,舒村的男女流放者们聚集在一起庆祝。列宁和克氏穿戴整齐,牵着小狗来到他们中间。头顶是蔚蓝色的天空,脚下是绿茵茵的青草,远处是黑黝黝的森林,近处是碧波荡漾的河水。微风吹拂,送来野花沁鼻的芳香和小鸟悦耳的鸣声,令人心旷神怡。他们愉快地唱歌,然后,成双结对翩翩起舞,尽兴而归。

  次日,突然开来大批宪兵,撵得鸡飞狗跳,闹得人心惶惶。正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欲知列宁性命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联系我们:fz0933@163.com



 数字出版部制作 


长按指纹 识别二维码

想了解纪检监察图书、音像、期刊出版动态,请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